1 COSC没有误差
在钟表工艺中,天文台表可以说是追求“分秒不差”的极致境界。很多朋友认为通过了COSC的腕表是没有误差的,这点上是错误的。任何东西都会有误差,何况是机械腕表, 一般机械表每天的可容忍误差是15秒,天文台表特别讲究机芯、材质与手工技术,每日误差在-4至+6秒之间;而石英表更被严格要求在+/-0.2秒内。
2 COSC没有意义
提出这种看法的朋友大都比较了解手表,也知道真正的顶级品牌,诸如PP,VC,AP每年很少有通过COSC认证的机芯,从而得出结论,COSC并没有多大意义。我想COSC于瑞士钟表业乃至于全球钟表业来说都是有它的意义的,而之所以说PP这样的顶级表通过COSC数量较少是和它的品牌定位,产量有关。试想每年几万块腕表,并且大都依靠手工制造的腕表如何去跟每年产量达到70万块,拥有激光调教的劳力士相比呢。而从劳力士机芯的耐用精准度上来说,它成为COSC的王者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COSC的意义。
3 COSC是最高的标准
任何东西都没有“最”字一说。玩表的朋友都知道JLC,它拥有自己的一项测试标准——Master 1000小时机芯测试。JLC不去参加COSC竞赛,但是它的1000小时认证机芯的精准度完全不亚于COSC,甚至有些朋友相对比COSC和1000小时测试的方法而言,后者对于腕表出厂后的稳定度和精准度更有意义。我没有机会尝试JLC,但从众多玩家的口碑中可以知道JLC Master 1000小时的精准度是可圈可点的。
4 COSC的难度非常高
可能若干年前,在那个每个厂家需要自己设计并且制造组装机芯的年代里,让自己开发的机芯达到COSC标准有一定难度的话,于今天而言,于ETA提供的统芯而言,COSC已经不再是难以企及的高度了。任何一块未经打磨的ETA统芯,只要制表工匠的耐心调教都可以达到COSC标准(当然,未经打磨,未更换摆轮和游丝部件的统芯是否可以长时间保持COSC精准度是个问题)。所以今天COSC已经不再是瑞士精准机芯的绝对卖点。任何营业员向你吹嘘COSC的神奇的时候都可以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的。
5 COSC的价格
最终要掏出自己的真金白银去买表,价格因素当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表厂送交瑞士天文台机构进行认证需要一定的费用,而厂家又不会没有回报的去提高这部分生产成本,所以COSC认证的费用最后会算在购买者身上,一般而言,COSC机芯和不通过COSC的同等机芯相比,价格上会上浮30%左右。而是否您会多拿出这30%的钱就完全在于您自己了。
[ 本帖最后由 sunboy 于 2007-3-2 16:5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