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16日下午三點前的一分鐘,我和你在一起。我會記得這一分鐘,我們就是這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你無法否認的事實,因為已經過去了,過去的事是你無法否認的。
‧‧‧‧‧‧
譬如有一次你坐在公車上,看著車窗外陽光斑駁或一片灰濛濛的街道行人及天空時,電光石火地忽然一個念頭:「我活著。」
你看看手錶,A年B月C日D時E分F秒。是的,就是現在,我在呼吸、我有意識、我正坐在285公車裡向車窗外看,我活著。
你轉頭看看坐在你身旁的某人,他在發呆或打瞌睡,你忽然好想對他說,你看,我活著,看看你的手錶,和我手錶上的時間是一樣的,就是現在,我是活著的。
像這樣的小小覺悟,時時不其然地出現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當你拿著筆或拿著牙刷,當你坐在電影院或坐在辦公室裡,當你正趕往咖啡店或陽明山的塞車路上,你原來一致的表情忽然有個小停頓、小波折,很小很小的,一閃而逝的。你想起來了嗎?那時你正清楚地感覺到自己的生命。
一分鐘就是唯一。』
活在這一分鐘--王家衛電影裡的時空寓言 / 侯季然 / 1995年12月號影響電影雜誌
計時
曾經希望看似漫長無止境的一生中,有那麼一分鐘在時光的洪流裏,暫時停歇、甚至永遠凍結嗎?如果你的生命中曾有那麼一刻鐘,甜蜜似糖般香郁、沉醉似酒般濃烈、苦痛似無終無結,那麼你希望如何來記取這一刻?有人用日記寫下紀錄,有人用相機留下影像,錶迷們應該會選擇計時碼錶來停格這麼一段時光吧?而如果這樣動人心弦的時刻要呈現成畫面,你會選擇那一只碼錶來烘托這樣的情景呢?我會選 Chronoswiss 的 Chronoscope 單鍵(單按鈕)計時碼錶 Single Button (Mono-Pusher) Chronograph,因為它的造型和性能都獨特優雅,散發出思古的幽情和氣質,最適合留影在深藏的記憶光影裏。
在介紹被歸類為 Single Button (Mono-Pusher) Chronograph 單鍵 (單把、單按鈕) 計時碼錶的 Chronoswiss Chronoscope 之前,不妨先來談談計時碼錶的演進歷程,這樣我們對單鍵計時碼錶自然也會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Chronoscope c.125
計時碼錶的誕生
計時碼錶 Chronograph 是所有錶迷都耳熟能詳的腕錶錶款,幾乎所有稍具規模的錶廠幾乎都推出有計時碼錶性能的錶款。一方面是碼錶的本質與機能,向來就與運動、競賽和速度劃上等號,在講求節奏和速度感的現代社會中,即使不一定經常使用碼錶計時,也會因為其自然散發的動感氣質,自然深受廣大錶迷的喜愛。然而,由於計時碼錶的歷史相當悠久,幾乎和腕錶的歷史一樣古老,計時碼錶到底是什麼時候、由誰發明的呢?這一點一向是略有爭論的,主要是因為答案端視計時碼錶的定義為何而定。
英文裏「計時碼錶 chronograph」
這個字原本是由古希臘文的
「chronos 時間」和
「graph 書寫」組成而來的,顧名思義指的是可以量度一段特定事件所經歷的時間的器具,如果以這樣的定義來看,很多古老的時計固然沒有我們今日常見計時碼錶的外觀和機制,卻具有這樣的性能。無論如何,大多數的專家同意,今日所謂的計時碼錶濫觴於法國國王 Louis-Philippe 的御用製錶師 Nicholas Mathieu Rieussec,他在 1821 年發明了一個今日稱為 Inking Chronograph 的計時裝置,可以準確測量一段特定的時間,比如說賽馬的時間紀錄等。基本上,他是將各自裝置了襬輪 (Balance) 的兩個時計結合,放近一個時計內,一個量測一般時間,一個負責碼錶計時。其中的計時碼錶裝置則是由一個兩段式指針組成。指針尖細的一端置有墨水,而另一端則置有一個啟動細針,一但啟動計時,細針便會壓迫裝有墨水的尖端,釋出些微墨汁塗繪在琺瑯錶面之上,藉此精準地量度一段特定的時間。
其實在 Nicholas Mathieu Rieussec 之前,已有很多前人發明一些其他可以計量一段特定時間的時計,然而因為準確度不好而被通稱為 Compteurs (法文,計時器的意思)。 Rieussec 是第一個製作出準確度足以被稱為計時碼錶的人,他也因而在1822年獲頒命名為 Chronograph 的專利。
碼錶指針歸零性能的發明
Rieussec 的 Inking Chronograph 以及其後的計時碼錶,其計時指針只能啟動、停止、再啟動,但無法歸零。直到1844年,移民倫敦的瑞士製錶大師Adolphe Nicole 才發明計時指針可以歸零 (Return-to-Zero 或Zero-Setting) 的裝置,並獲得專利。1862年,Adolphe Nicole 的公司 Nicole & Capt 製作了一只具有計時指針歸零性能的碼錶,並在當時的倫敦博覽會 (Universal Exhibition) 展出。自此,計時碼錶才真正具有了今日我們習以為常、但其實得來不易的計時指針啟動 (Start)、停止 (Stop)、歸零 (Return to Zero)、再啟動 (Re-start) 的完整碼錶性能。
Nicole & Capt Chronograph Circa 1860s
雙鈕雙追針計時碼錶
計時碼錶的下一個歷史性性能突破,則是所謂雙追針或雙秒針分段計時性能 (英文 Split-Seconds Chronograph 或法文 Rattrapante) 的發明,而這得歸因於法國製錶大師 Joseph Thaddeus Winnerl (1799-1886)。他多年持續不懈努力研究的結果,終於在 1870 年發明了具有雙秒針,可以計量一個事件耗費的時間、一次計量兩個事件或是測定兩個事件的中間時間 (Intermediary Timing)。
Patek Philippe Rattrapante
最初的雙秒追針計時碼錶配備了兩個計時按鈕 (Pusher、Push Button),第一個按鈕用來啟動第一支計時指針 (Chronograph Hand) 的啟動、停止和歸零。第二個按鈕則用來啟動分段計時性能。此種雙秒追針計時碼錶啟動計時性能時,兩支計時指針會同時跑動,當第一段計時結束時,就壓按第二個按鈕,第二支計時指針 (Split-Seconds Hand) 會立刻停止,而第一支計時指針則繼續向前跑動。如果需要,再壓動第二個按鈕,第二支計時指針就會追上第一支指針,這也是法文取名 Rattrapante 的由來。
下一代 Split-seconds Chronographs 則配備了三個計時按鈕,第一個按鈕用來啟動和停止計時指針,第二個按鈕專門用來歸零,而第三個按鈕通常就位在錶冠上、並和錶冠同軸 (Co-Axial),用來啟動雙針計時性能 (split-seconds)。這樣的改良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在停止計時秒針 (Chronograph Hand) 之後,可以不必先歸零,就可以直接再度啟動計時,而且反覆操縱停止、啟動、停止、再啟動的動作,過程中完全無需先歸零。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蓝色粉晶 于 2007-12-22 21:4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