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当占有天时地利的深圳经济特区农村已经发展得较有规模时,位居深圳市区边缘的龙岗区布吉镇坂田村却还在贫困线上挣扎。当年农民全年人均收入仅60元,集体经济为零,村委会连订份报纸都要靠贷款,村委干部已3年没有发工资。不足2000人的村庄,逃港和外出谋生的达600多人。
也是这个坂田村,仅仅过了13年,去年全村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6.5亿元,集体纯收入1.2亿元,人均年收入6万元。目前,坂田的集体固定资产已达16亿元。在这巨变和跨越中,我们看到了刘日兴这位普通农村党员干部用行动去体现XXX伟大的坚实的脚步。
今年64岁的刘日兴是土生土长的坂田人,18岁入党,教了27年的书。1987年,他受命于为难之时,砸掉了铁饭碗,服从组织安排回到了坂田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和经济发展公司经理(后任村党总支书记和坂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至今)。回到村里,刘日兴走遍了全村300多座山头,与干部群众谈心,摸穷根,找思路,筹划坂田的发展前景。方圆22平方公里的坂田村,耕地只有1.5平方公里,山是铁板石,田是冷水田,水是泥沙水,所谓“有田不出米,有地不长瓜”。刘日兴与村委领导班子经过反复讨论,认为坂田脱贫的最佳出路是移山造地建工厂。
要干就不能小打小闹。20世纪70年代末,坂田也曾引进了几家港资小企业,当村委们在盘算着收租分红时,这几家企业却因为坂田的道路、交通不便而迁走他乡。总结经验教训,刘日兴作出了一个大胆之举,在村里背着几百万元贷款的情况下,竟花了300万元,请设计院专家设计出了被村民们称之为“神仙图”的坂田总体规划图。规划图按工业、商业、居住、服务等功能,为坂田编制出6个工业区、5个住宅区、3个商业区、3个别墅区;还规划了幼儿园、中小学、医院、影剧院、公园、体育场等。当这张规划图与村民见面时,大家眼睛都亮了。
为把蓝图变为现实,刘日兴带领坂田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根据规划,首先要建的第一工业区必须要搬迁7个自然村。村民们虽然盼着脱贫致富,但受世俗观念的影响却不愿动迁。为此,刘日兴带头推掉了自己儿子的养鸡场,村委会主任吴玉恩也带头从自己的老屋里搬了出去。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坂田村迈出了规划实施的第一步。
靠着村民集资的40万元搞大规模的开发是杯水车薪,刘日兴走上了艰难的引资之路。在深圳石化集团,听完从未谋面的刘日兴对坂田的推介,老总陈涌庆答应去看看。到了坂田,望着绵延起伏的一座座山头,陈涌庆摇了摇头说:“如果你们在45天内能推掉这6个山头,我再考虑。”没有退路,只能豁出去了。刘日兴请来十多台推土机,再带上全村党员干部和渴望致富的群众,没日没夜地干。终于,只用了42天就挖土300多万立方米,推掉了6个山头。陈涌庆又来了,他为现代愚公们所感动,但又提出:“如果你们能用15天的时间修好一条能行车的到工业区的道路,我一定投资。”刘日兴二话没说,领着大家又玩命似地干了起来。奇迹再次在他们手中出现:仅用了三天三夜,一条长300多米的路就修了出来。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深圳石化集团在坂田签下了1亿元的投资项目,坂田人用锄头挖出了个“金娃娃”。随着坂田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深石化不断追加在坂田的投资,如今投资额已高达30亿元。1989年,坂田第一工业区建立,当年就收入600万元,而坂田的发展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如今的坂田,已成了投资者的乐园。截至目前,坂田已引来300多家企业来这里投资兴业,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有20多家,投资5亿元以上的有6家,形成了多元化经济格局。1993年,坂田村经济综合实力居深圳农村前茅。
富起来的坂田村并没有让刘日兴感到功成名就,反而又多了一种压力。“农民洗脚上田,向城市化过渡,关键要提高素质。”在他的带领下,支部、村委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了高标准文明村创建活动。坂田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成果显著,先后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村镇”、“深圳市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全村的文明户达到了98%。
在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党组织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有更高的素质和水平。
1997年,坂田村推出了财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建立起村务公开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村里的每一笔收支情况,包括刘日兴在内的村委会干部的收入情况都按期公布,接受群众监督。1999年,村党总支例行换届选举,在这次选举中,深受群众拥戴的原班子成员都得到90%以上的选票,而刘日兴得到了100%的选票。今年,刘日兴胸前又戴上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坐在我们面前的刘日兴,眼神里透着成功的喜悦,但也有着一丝疲惫。他说:“自打回到村里这些年来,我就没有哪顿饭觉得香过,要干的事太多。但只要党需要我干,我就要竭尽全力。”(新华网 何广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