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桶形表壳 – 可选钛合金款、18k 白金款或玫瑰金款。
RM 030 表壳中跳动着新款 RMAR1 机芯,代表自动上链腕表设计领域的一大进步。
通过一个小巧的旋转自动盘实现对腕表的自动上链,随着佩戴者的身体运动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上链。自动
盘的转动为发条盒提供动力,一旦上足发条后,就会抵达最佳点。超过这一最佳点,就有可能发生过度上
链,因此需要加以避免。这在传统上是通过使用一种滑动法兰使弹簧跳开来实现的,从而防止机芯发生过
度上链。但是这种传统的系统会在发条盒中造成有害积累,这是因为法兰会长期释放过度上链的多余能
量,特别是当佩戴者活动激烈的时候。这反过来会严重影响计时效果。
为了避免这种不良情况,Richard Mille 耗时四年开发并设计了一款自动拆卸的自动盘。当弹簧上足发条的
时候,发条盒就会自动脱离自动盘的上链机构。这种新式机构与动力储存显示器相连,从而提供最佳上链
控制。这使得机芯和振荡器在最佳的恒定扭矩/功率比率下工作,从而提供最佳计时性能。
可拆卸自动盘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动力储存达到 50 小时,自动盘就会借助一种特制的齿轮系统实现自动
脱开。于是,自动盘就不再为发条盒上链。反之,当动力储存下降至 40 小时,自动盘就会自动抓合,促
使腕表开始上发条,直至动力储存显示值达到 50 小时为止。这些状态是可以查看的,具体通过位于 12
点位置的上链指示器进行查看,让用户可以随时知晓自动盘的离(空闲)/合(上链)状态。
可拆卸自动盘是 Richard Mille 的一项主要技术创新,该理念与设计代表一项难以想象的技术挑战。
RM 030 (50mm x 42.70mm x 13.95 mm) 的表壳中装载一枚具有可变几何结构的自动盘,其特点是主发
条可根据佩戴者的运动(激烈)水平(无论是运动或非运动状态)有效调节上链功能。陶瓷滚珠轴承,双
发条盒系统可带来理想的扭矩稳定性。底板、夹板和摆轮夹板采用 5 级钛合金及 Titalyt ® 处理工艺,因而
带来绝佳的整体坚固度和表面平整度,这些正是实现齿轮完美运作的基本。底板和所有钛合金机件均经过
独立广泛的验证测试,以确保最佳强度要求。
拥有 40 枚宝石轴承、摆频为 4 赫兹的 RMAR1 机芯具备可变惯性的自动弹跳平衡摆轮,这种平衡摆轮是
杰出的创新成果,它可有效增进腕表在经受震动、机芯组装、拆卸时的可靠性,从而确保长时间更为精确
的走时。
取消了调节刻度,借助直接位于平衡摆轮上的 4 个小摆锤,实现更加精确且可重复的调节。
RM 030 的表壳需要历经 86 道锻造工序,包括 49 道敲击工序,而在此之前还需要对表壳三大件(表圈、
表环及表壳底盖)实施切割和铣削作业。机器调试需要 20 小时,全套编程需要 30 小时。
仅表壳一项需要历经 255 道加工工序,在最后修饰阶段还需要耗时 5 个多小时进行上釉和抛光。借助一
种复杂的五轴机床方能做出这款表壳的复杂造型。每一枚表壳底盖上镌刻在内曲线面上的"Richard Mille"
字样均需花费 45 分钟。
三件体表壳凭借 2 个丁晴 O 形密封圈可保证 50 米防水性能。表壳乃采用 20 颗 5 级钛合金花键螺丝及抗
磨损 316L 不锈钢垫圈组装而成。
日期显示
7 点钟位置设计有半瞬时纵向显示窗。日历盘采用双面防反光镀层的蓝宝石水晶玻璃。
可变惯性,自动弹跳平衡摆轮
这种平衡摆轮是一项创新成果,可有效增进腕表在经受震动、机芯组装、拆卸时的可靠性,并可确保长
时间更为精确的走时。
取消了调节刻度,借助直接位于平衡摆轮上的 4 个小摆锤,实现更加精确且可重复的调节。
钛合金扭矩限定表冠
该装置增强了安全性,防止无意间对腕表过度上链。过度上链会损坏腕表,比如使上链把破裂或对发条
施加过多的压力。
可变几何结构自动盘
- 2 级钛合金摆幅
- 2 级钛合金法兰
- 凭借 5 级钛合金螺丝实现 6 档定位调节
- 18k 高钯-白金小翼
- 白金摆锤
- 陶瓷滚珠轴承
- 单向逆时针方向上链
该款自动盘装置乃 RICHARD MILLE 的独家设计,其特点是主发条可根据佩戴者的运动(激烈)水平(
无论是运动或非运动状态)有效调节上链功能。
通过调节 6 档翼肋位置,便可变更自动盘的惯性运动:当手臂处于休闲运动状态则加快上链速度,当处
于剧烈运动状态则放慢上链速度。如此,机芯上链装置便可根据佩带者的生活方式实现个性化的最佳调
节。
双发条盒系统
双发条盒系统可长时间改善扭矩的平稳性。
通过更多的旋转运动,可降低作用于齿轮、轴承及轴枢上的压力和磨擦,从而长期改善其性能。
钛合金底板、夹板及摆轮夹板
以上机件均采用 5 级钛合金及 Titalyt ® 处理工艺,可提高其整体坚固度及表面平滑度,这对齿轮系的良
好运转是相当关键的。镂空底板经过独立广泛的验证测试,以确保最佳的强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