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传承德国传统制表工艺,格拉苏蒂比其他德国腕表品牌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理由?首先得解释何谓“德国制表传统”,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就是3/4夹板。欧洲的制表工业最早萌芽于法国和英国,后来许多法国表匠因宗教革命逃到瑞士另起炉灶;接着18世纪后期美国独立,对钟表的需求也十分殷切,同时又不想从英国进口,那便唯有自己造表。结果演变成为机械表三种不同得构造模式,分别是法式(也就是瑞士的式)三板桥,英式的3/4夹板和美式的全夹板。法式和瑞士式的三板桥是传统复杂工艺的代表,美式的全夹板是大量制造的“舍难取易”,而英式的3/4板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庸之道。后来英国制表业式微,3/4板得传统就由德国承续了。
19世纪中叶,德国一代制表巨匠Moritz Grossmann就写了一篇很详尽的论文,指出3/4夹板的好处及较三板桥和全夹板为优的地方。首先,随着人口愈来愈多和中产阶级的崛起,需要多造些表,而3/4夹板优于三板桥的地方就是容易造。一块大夹板就可替代三条板桥,螺丝也少一点,零件少,装嵌和以后维修都更省时,亦可减少打磨倒角的功夫。而且一块大夹板的硬度也比三板桥高,更能抵首震荡,换言之即更耐用,也更适合用来制造日常使用的袋表。而它比全夹板好的地方则是不会遮挡到擒纵系统,方便日后微调和抹油。简而言之,Grossmann的出发点就是要制造高级但又不太复杂的钟表,这样既可保留高级的质素,又可以大量生产,让更多人受惠。但3/4夹板的缺点是:第一,不适合用来造镂空表;第二,也不适合用来造复杂的钟表。3/4夹板的原意是减少螺丝数目,但如果是复杂表的话,因为多了齿轮,夹板便会增加许多螺丝和宝石轴承,而要造一块少孔位的夹板不难,但要造一块多孔位而所有孔位又都十分精确的夹板,那就很难了。
今天不是只有格拉苏蒂一间德国表厂,也不是只有他们才造3/4夹板的机械机芯,但他们更重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废典忘祖,没有忘记昔日采用3/4夹板的原意,那就是,吧精致的制表工艺惠及更多人。除了所有格拉苏蒂的出品是使用自家制的原厂机芯外,更难得的是他们的出品,由简单的到复杂的,由中价位的到很高级的,由自动大三针到陀飞轮,都有。做到真正惠及所有人,让更多人能欣赏和分享传统制表工艺,当今市场上,唯一的国民腕表,舍它其谁。喜欢表的,在买瑞士表之余,又怎么可以少了格拉苏蒂。
[ 本帖最后由 asde12 于 2011-11-8 21:3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