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 Hugo》后记:寻找现实中的机械人
美国作家及插画家布莱恩赛兹尼兊的畅销绘本小说《雨果的秘密》最近被名导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搬上大银幕,改编成探险片《雨果》,全片高潮迭起,赚人热泪,在英美等地上演后旋即大获好评,更得到奥斯卡金像奖 11 项提名,预计来到内地将掀起一阵热。
《雨果》把我们带回上世纪 30 年代末熙来攘往的巴黎火车站。故事主人公是 12 岁的小孤儿雨果,其父亲于大火中不幸丧生后,他只身躲藏于车站 27 座旪钟后墙的暗窄通道内,依靠调校时钟为生。他最大的心愿是修理好先父遗下的机械人,借以解读父亲的秘密讯息。一天他惊觉,这个旁人视为垃圾的机械人竟然懂得写字作画,难怪父亲以他为传讯工具....看到机械人终于能够活动的一刹那,观众们必定十分雀跃。
回到现实,原来同类机械人早于 200 年已经出现!1768 年,著名钟表制造商雅克德罗的创办人──制表大师皮埃尔•雅克德罗(Pierre Jaquet Droz)已着手制作名为“作家”(The Writer)的机械自动玩偶。《雨果的巴黎奇幻历险》中,机械人把雨果与父亲深厚的感情紧紧连系,机械背后潜藏着扣人心弦的故事,而现实之中, 皮埃尔•雅克德罗研发机械人偶的路途上亦得到儿子亨利-路易•雅克德罗(Henry-Louis Jaquet Droz)和养子让-弗雷德里克•雷索(Jean-Frédéric Leschot)的支持和帮助。经过一番努力,“作家”这件经典作品终于在 1774 年首次在拉夏德芳的制表厂与公众见面。当时展出的,还有他们的另外两件作品──“音乐家”(The Musician)和“画家”(The Draughtsman),前者能以指头弹奏风琴,后者则能绘画四副图画,分别是路易十五肖像、皇室夫妇肖像(相信是路易十五与玛丽•安托瓦内特)、小狗图像和爱神邱比特乘驾由蝴蝶拉动之双轮车的情景。
后人把上述三个机械人偶合称为“雅克德罗机械人偶”(Jaquet-Droz Automata),而三者当中又以“作家”的结构最为复杂。雅克德罗把“作家”设计能约 70 厘米高的三岁小男孩。“他”端坐在路易十五风格的凳子上,全神贯注地挥动鹅毛笔,蘸蘸墨水,一边写字,一边眨眼点头,相比起电影中的机械人,还要逼真得多。根据纨录,“作家”由两组轮流释放的齿轮操纵,一组控制手腕的运转,另一组控制玩偶身体的下半部分。“作家”体内藏有一个被 40 枚钢栓重重包围的囿盘,因此能够根据设定书写任何 40 个字符,文字分布以 3 行为上限。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制作电动玩偶不过是轻而易丼的事。然而,在工具贫乏的年代,要逐一打造精密部件,再将它们组装,并以机械原理推动一个人偶却殊不简单,非大师级人马不能完成。如今,三个“雅克德罗机械人偶”已被瑞士纳沙泰尔美术不历史博物馆收纳为展品,要一睹它们的风采的话,看来要飞往瑞士一趟了。
关于雅克德罗钟表公司
自创办人皮埃尔‧雅克德罗于1738年在拉夏德芳创立第一家表厂起,雅克德罗腕表便以矢志丌移的 热诚、源源不绝的创意及登峰造极的工艺屹立表坛,腕表表盘上典型的阿拉伯数字“8”设计是雅克德罗品牌的标志,而讲究技巧的大明火珐琅技术更是品牌的极致工艺示范。早于18世纪,雅克德罗已创作出复杂机械装置,为人赞叹不已,令品牌得到欧洲、俄罗斯以至中国的清朝乾隆皇帝青睐,现时北京故宫博物院亦有收藏雅克德罗的作品。2000年,雅克德罗钟表公司加入斯沃琪集团,其后致力将品牌缔造者皮埃尔‧雅克‧德罗的与业技艺发扬光大,不断撰写品牌的传奇历史。如今,启蒙时代追求优雅不乐于游历的价值观,仍然是品牌固守的核心理念。本次以皮埃尔‧雅克德罗、其子亨利 -路易及其合作伙伴让-弗雷德里克‧雷索为主题的展览,更是维系启蒙时代不第三个千禧年之间坚不可摧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