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onet1926 于 2014-12-6 19:28 编辑
我认识的第一只自动机械表 – 梅花COSMO 88是父亲当年所拥有唯一的一只手表。 父亲只在出门旅游或参加宴会时才会戴上手表,平时就收在房间内橱柜里。
三十几年了,当时我好像还没上小学,一次出游,我的眼睛不知怎的被父亲腕上那大大的手表给吸引住了,也许那时年纪小个子也小,总觉得父亲的手表好大,便抓住父亲戴表的左手晃来晃去,父亲告诉我说:那是只自动机械表,不需手上链,只要每天戴,它就会一直走,永远不会停。 我问:如果停了怎么办? 他回说:那就晃一晃,它就会走了。
早年父亲戴梅花,母亲则有一只手卷雷达,母亲的雷达后来不知遗失还是坏了,在石英表大行其道的时候换了一只石英精工,这只精工后来也坏了,至今我还留着。 母亲数十年来又陆陆续续的换了好几只表,都是石英表,日本产物,如她所认为,经济又方便,两三年换一次电池就行了,平常不戴表也不会停,价廉物美,还可以多买几只配合不同场合。 记忆中,父亲到现在只用了三只表,梅花之后换了一只石英西铁城,我姐送给他的,后来表带断了,他就用信用卡积分换了一只石英卡西欧,一直用到现在。
那只梅花表呢?其实它没坏,只不过像父亲这种平常不戴表的人也许认为麻烦,每次要戴时总需设定时间日期,索性任由它躺在办公桌的抽屉内,每次开关抽屉时,它总要像溜冰一样,在抽屉内东西南北溜一回,也因为这样,平白无故的使它增加了很多无谓的“岁月的痕迹”。
父亲的梅花就这样在抽屉内躺了几年,我觉得很可惜,五六年前开始上网寻找在马来西亚专业维修梅花表的公司,准备给它洗洗油,再测试调整,以期让它获得新生;可惜找了几次都不得要领,只好暂时放弃。
今年新年过后,我又想起了这只梅花,问父亲要了这只手表。 接过这只超过四十年的老表,心中下定决心:我一定让你重生!随后经过擦拭与简单的检查,每天通过网络对表,发现这表每天固定慢二十二到二十四秒,机芯稳定得很。 再次上网搜寻,这回总算找到了本区梅花总经销,还有另外两家自称精通维修瑞士机械表的公司,通过电邮查询后,再给梅花瑞士总部发了封电邮,要求给远在大马可怜的我的表作维修建议,总部把我的电邮转发给本区我所查询过的总经销商,而我也确定了要送去那家指定梅服维修。
五月学校假期,趁公司的常年旅游前往北马槟城后回程时,特意经过首都吉隆坡,拜访了这家梅花总经销商,把这只表送去洗油维修;当我把表交给柜台服务员时,总觉得有些依依不舍。
回家后,日夜思念。 过了三个星期,我接到梅服的电话,洗油维修换零件要价马币四百八十元(约人民币九百六十元),外加一年保固。 我曾在二手手表市场见过一只同样款式不同颜色的表只需马币七百八十元(约人民币一千五百六十元),但我只稍作考虑就决定:修!无他,这只表对我有特殊的情感,我同时提醒她别作表壳打磨复新,我想把岁月的痕迹保留。
决定维修这表之后,我对它的思念更甚。
九月初,我在工作时再次接到梅服来电,令我朝思慕想的梅花修好了。 我家在南方,离开梅服所在地首都吉隆坡大约两百五十公里,心里虽兴奋却苦于无法抽空前往取回。
十月七日 – 星期日,因公前往首都吉隆坡参观一项展览,顺便前往梅服,取回离开我四个多月的表。 付钱时,柜台服务员告诉我,她从没见过我这款梅花,保护得很好,只是表壳有些佩戴时的正常刮痕,很值得收藏。 她所不知道的是,因为某些感情的缘故,这表对我才真正值得收藏。 我仔细端详,除了表镜经过打磨,表壳与表带依旧。
回来以后,我又开始每天对表。 现在每天大约慢二、三秒,还是很稳定,我很满意。
这只老梅花产于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外型有点怪,跟欧米茄的Dynamic挺相似,表径44mm,但表耳间距只有36mm,搭载25钻ETA 2789机芯,振频为每小时21600次,蓝银双色面盘,剑型时分针,蓝色秒针在当年较特别,日历星期显示,压克力表镜;我最喜欢听它那强壮的心脏所发出的清脆心跳声,夜阑人静,一听上瘾,欲罢不能!
记得某名表的口号是:“不但常伴身旁,还是传家风范”,我倒觉得,无论价位高低、入门级还是顶级,一只优质机械表,只要好好照顾保养,世代相传,绝对没有问题。
~ 2012年10月13日 晚上11时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