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蚝式表壳,单向旋转的外圈也是水鬼作为潜水表的重要指标之一。粗略理解潜水外圈可以作为水下时间的记录工具。
但作为潜水员,俺一直困惑于水鬼外圈的具体使用方法。搜了坛子里的帖子,都说入水的时候将倒三角设在当前时间的分针处,潜水一段时间后分针在外圈上的读数(一小时内)就是潜水时间,但是俺对这种方法有以下的困惑:
1. 外圈上只有倒三角的地方有夜光,水下环境复杂,如果在深水,水浑,夜潜或封闭空间(如洞穴或沉船)中,能见度可能只有数米甚至于为0,凭夜光只能读取开始时间,潜水时间不便直接读取。
2. 外圈只有在前15分钟以内有精确的分钟读数,其他时间都是以5分钟为单位的读数。作为潜水员,我们清楚地知道,在刚开始的前15分钟内是不需要用到精确到分钟的时间,反而是在结束前升水的时候,由于需要排除身体吸入的过量氮气,需要在一定的深度进行精确的安全停留减压(休闲潜水是5米三分钟,技术潜水更有可能需要分阶段的每分钟停留)。
后来在潜水论坛和维基百科上找到了答案,特分享给坛子里的劳迷潜水员:
大多数的现代潜水表,在外圈的最开始15-20分钟都有精确的分钟标识(接下来的40-45分钟就只有每5分钟标识了)这都是借鉴了劳力士50年代潜水表外圈的设计。基本上外圈在潜水时应该采用“倒计时”的方式设定。比如潜水计划是水底时间(bottom time,在总体潜水时间内去掉了升水的时间)35分钟,潜水员在入水的时候将外圈25分钟读数对准当前分针。当水底时间用完,分针对准倒三角时(即使只有倒三角有夜光,零能见度中也很容易判断是否水底时间用尽),潜水员必须开始升水,这时就很容易使用0-15分钟内的精确读数记录安全停留时间了,而且在休闲潜水范畴(40米以内)中,15分钟足够潜水员哪怕用最慢的速度升出水面。
原来外圈设定时间是水底时间(bottom time)而不是从入水到出水的总体潜水时间(total run time)。精确分钟显示的确是为了计算安全停留时间的。
当然,俺和大多数人一样,潜水会戴潜水电脑,不会依赖机械潜水表(下次把水鬼带下去玩玩也不错),但是作为劳迷,重要的是要搞清楚水鬼设计上的逻辑。啰啰嗦嗦了一堆,不喜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