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度难题“经度问题”是18世纪最棘手的科学难题之一。在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科学家们费尽心机,试图找到一种精确测量经度的方法。在地球上,想要确定自己身在何方,需要获得两个坐标——经度和纬度。从很早以前人们就掌握,只要测定太阳的倾角就可计算出当地的纬度;但经度则行不通,地球始终在转动,无法利用天体进行参照。因此古代航海只可沿海岸线航行,当初郑和下西洋便是如此,最远只到达非洲,不可能踏上隔海相望的美洲大陆。二. 两派之争难道经度就无法测量了吗?窍门其实是有的,那就是时间。地球每24小时自转360度,每小时就相当于经度的15度。因此只要知道两地之间的时间差,就可以轻松得知两地的经度差了。海船行驶中,船员可以测定所在位置的时间(如正午),如果再能知道那时在某基准点(如伦敦)的准确时间,即可确定海船的经度位置了。这个设想从理论上讲严丝合缝,但难点在于当时的钟表精确度太差了。因此,提高钟表的精确度,尤其是在海上随船晃动的钟表的精确度,就成了测得经度的关键。既然人工制造的机械装置一时无法准确计时,人们便把目光转向天空。与“钟表法”针锋相对的另外一个流派,便是“月距法”;利用月球的移动,在两地分别观测月球,记下它在某个位置上的时间,从而算出两地之间的经度差。但“月距法”也有自己的问题,那就是缺乏准确而完整的星表。 就这样,两个几乎同时被提出来的方法开始了一场测量经度的争夺战。这场战争过程旷日持久、曲折离奇,不逊于任何一部惊险小说。而故事背后折射出的人类探索科技的经验教训更是值得后人玩味。
三. 经度法案1714年,一支战胜法国的英国舰队在返航途中,在英国西南的锡利群岛(Isles of Scilly)遇到大雾,由于无法准确定位,4艘船撞上暗礁沉没,1400多名海军官兵丧生。這次空前的大海难震惊了英国,使英国政府意识到测定精准经度的重要,英国国会因此特别成立了“经度委员会”(Longitude Board)。
同年7月8日,英国政府正式颁布《经度法案》(Longitude Act),悬赏高额奖金,征求能够解决经度问题的方法。该法案规定,若有人能在地球赤道上将经度测量确定到0.5度(2分钟)之内,奖励两万英镑,奖金数额相当于如今的1800万美元。
四. 制表天才终于,约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 1693–1776)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在《经度法案》颁布的21年后,约翰·哈里森以他发明的航海钟赢得了这场竞赛,最终证明以精准时计来测量经度是完全可行的。他制作出了几乎无摩擦的钟表构件,无论周围环境如何颠簸摇晃,其运行部件之间都能保持着极好的平衡。
这位天才钟表匠的发明在过去几个世纪里挽救了无数水手的生命,帮助他们渡过凶险,在茫茫大海中扬帆远行,探索未知疆域。哈里森以他的航海精密计时器解决了经度测量的难题,使安全的长距离海上航行成为可能,从此引发了大航海时代的革命巨变。
五. 致敬大师今年是《经度法案》颁布300周年纪念,GP芝柏表藉此特别推出“旅行家系列”大日历月相世界时腕表“约翰·哈里森”限量版腕表,以此来致敬这位伟大的航海经度测量法发明人、现代计时技术之父。
此款腕表直径44毫米,以18K玫瑰金打造,搭配鳄鱼皮表带,功能齐备,尤为适合旅行者佩戴。表盘和表底上镌刻着“向约翰·哈里森致敬”(Tribute to John Harrison)字样,表盘图案装饰也无一不在诉说着哈里森对科学的巨大贡献。
约翰·哈里森曾利用子午经线来定义参考时间,因此表盘上代表英国格林威治子午经线的一条经线特别采用渐层镶嵌处理;这条经线也刚好纵贯月相显示窗口,这一设计不是巧合,而是在象征约翰·哈里森作为“钟表派”的代表曾与“月距派”的长期交锋。在腕表第二时区显示盘内,以炭灰色为背景的黑色西欧地图上,英国部分独以亮红色标示出,彰显着由于约翰·哈里森的杰出贡献,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子午经线被公认为全球零度经线,成为“世界时区”的起点。